文章列表 >>文章详细

以全球视野迎接下一个20年

  • 来源:南京侨商会
  • 时间:2006-04-10

  下一个20年,必须扬弃这种“温饱时期的商业模式”。这是中国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和国际责任 。

  站在前一个20年和下一个20年的交界处,中国的企业家究竟该如何把握自己?

  在纪念《中国企业家》杂志创刊20周年的时刻,我们邀请了40多位著名学者和企业家,从各个角度为当下中国的商业和商业环境“定位”,同时对未来20年的中国商业做出“预言”。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企业家的社会价值和定位。在下一个20年的关口,突然又成了大问题。

  中国社会在如何看待企业和企业家的问题上,正在发生一些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大众倾向用更为严格的道德和责任标准来要求企业家这个创富先锋结成:他们也许是“效率机器”,但社会是不是也为他们牺牲了太多的“公平”与“和谐”?20年来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企业,在面对下一个20年时,深感困惑。有人受伤,有人痛苦,有人愤怒——是社会大众的企业观太不理想,还是企业的社会观出了问题?

  如果带着这些相互纠缠的情绪进入下一个20年,那么我们的黄金机遇期就有可能被罩上不详的乌云。看来,单单是本土社会20多年里形成的经验智慧,已不足以应付下一个20年。下一个20年需要更宽广的视野。这个视野,就是全球视野。

  300年前的英国,200年前的德国,100年前的美国,20年前的日本,所有这些在中国之前做过“全球工厂”的国家,它们的商业伦理、商业模式完善成型的过程,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下一个20年,中国企业将全面融入全球主流经济,现在看来是“纯粹的中国问题”,如果放在全球商业史中,也许都有故可查,有规可循。

  以这样的视野,有一些悬疑可能并非难解。

  企业家精神仍然史中国社会最稀缺的资源。对比那些在中国之前崛起的商业强国。中国当下企业家资源的数量、质量,都没有丰富到可以让我们求全责备肆意挥霍的时候。俗话说“秋后算帐”,可现在甚至连雨水丰沛的夏天还没到,如果太过短视太过急迫也许只能收获到青涩。社会的和谐,应该从重塑整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开始,企业和企业家不应该成为“减压阀”——对这一点,即便大众情绪一时难以“理性”,企业家也应该保持足够的自信和乐观。沉溺于自怜于埋怨之中,不是强者的所为。

  强者的所为,应该是谦恭地审视过去20年在本土市场形成地商业价值观,建立起更加适应全球市场和本土社会要求地负责任地新商业价值观。本土社会今天对企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究竟什么是当下中国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全球其他地方的人们心怀疑虑地注视着中国商业的崛起,但究竟何种方式才是中国企业进入全球商业俱乐部的的最佳方式?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回答了一个,另外一个也就迎刃而解。

  魔鬼在泥潭中。过去20年的商业泥泞地,使中国企业普遍变成了“成本—规模曲线信徒”,无论在哪个行业,无论是领先者还是追赶者,大家全都习惯采取一样的竞争思维:只要成本足够低,规模足够大,就能胜出。于是,资金、土地、人力、资源、能源,所有成本要素尽可能低价甚至无偿占有,支撑起了规模庞大的生产线;这样的企业越多,生产就越容易过剩,于是大家只能靠打价格战在普遍过剩中获取残酷的生存机会,利润率被“拧毛巾”拧到近乎亏损的边缘。企业自己活不好,社会还为它们付出了过于沉重的代价。——这样的商业模式,收益的只有处在温饱期的消费者,其他角色如股东、员工、社区政府,全成了受害者:股东回报不如银行利息高,员工福利和就业保障几乎是全球最低水准,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更严重。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消费者以及发达国家的中低收入者,曾经是这种商业模式的最大收益者,但现在也是这种模式的最大受害者和反抗者。

  “穷人(消费者)的企业”,最终伤害到了同时身兼小股民和员工角色的穷人的长远利益。这就是中国企业在本土社会和国际社会遇到双重压力的根本原因。顺便说一句,这非常像是“穷人的天堂”沃尔玛今天遇到的道德困境。
下一个20年,必须扬弃这种“温饱时期的商业模式”。这就是中国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和国际责任,也是它们找到并建立受人尊敬的新商业模式和新商业价值观的开始。


 

地址:成贤街43号3号楼706  电话:025-83225837 传真: 025-83213824 邮箱:706525592@qq.com;936201770@qq.com
版权所有:南京市侨商会版权所 2005—2020
苏ICP备0503557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