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无知与制度
通过合作获得知识、保持理性的无知是不错的选择。但为什么不去获取完全的知识呢?因为从一无所知到无所不知这一过程的成本太高了,极少有人或公司能够承担得起这一全过程的成本。通过与他人合作,设法利用他人的知识,在许多情况下往往是最佳选择。
事实上,知识搜寻成本与其它商品生产的成本有两个显著的不同,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往往选择“理性的无知”——也就是人们在面对信息搜寻上的成本和不确定性时不获取某些知识的行为。
“不拥有知识就无从判断知识的价值。但是,当我们打破无知的禁锢以接纳知识时,我们已来不及决定该为之付出多少了。”乔治•沙克尔的这句话为我们描述关于获取知识的一个困境,也就是说,个人在获取某条信息之前是需要它的。
我们在搜寻新知识时,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知道我们会发现什么,也不可能知道将要得到的信息是否有用或是否如预期的那样有价值。
另一方面,知识搜寻成本必须被视为“沉淀成本”。知识生产成本一旦发生,就与信息的被应用程度没有任何关系了。因此,人们往往在搜寻知识到一定程度后,就在他们已能发现的信息的范围内进行决策。
在知识搜寻成本高昂而成果又不确定的情况下,人们只获取特定的部分信息并保留对其它信息的无知是合乎理性的。
从创造更多知识的角度看,信任和制度至关重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与别人的交往将按他们的预期进行。信任则使得个人能够专心利用其专业知识,而保留理性的无知,而这使得更多的知识能够被生产出来。
进行“无知”管理
相信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信息爆炸”,互联网上大量的信息中我们能够阅读其中的多少?知识也随信息呈现爆炸性态势,在20世纪初只有诸如物理、生物、化学等几个学科,而现在每个学科都被分成几十个更专业的分支。知识的专门化也使得我们变得相对“无知”,这也是为什么企业需要“无知管理”。
强调无知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构成部分、建立有效的制度和信任以及合作都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知识,对企业来说也就是创造更多的新产品和服务。“无知”管理则是使得产品和服务能够被大众接受,这也正是企业创新的终极目的。 无知使得大众很难对风险作出正确的评估,我们往往很难评估使用手机给我们的身体带来的风险。
这种对于风险的恐惧常常使得人们不愿接受新产品、高科技产品。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处理客户的“无知”非常重要,它们必须清晰而准确地向大众描述与其新产品相关的风险。
企业需要有效地处理创新带给大众的风险,否则将会发现顾客很难信任它们的新产品。只有当顾客消除疑虑、信任企业的产品、享受他们的“无知”时,创新才可能繁荣。强势品牌策略的一个优点就在于它使得顾客信任整个企业,从而信任所有来自它的新产品。
“无知”看起来似乎并不是件好事,但它肯定比我们相信的更具创造性和高效率。对于企业来说,认识到无知的价值可能具有深远的涵义。
我们通常会认为管理者的专业管理知识、管理技能非常重要,但实际上当我们看某个人是不是好的管理者时,我们常说的词是洞见、开明、处事公平等等,也就是说,管理技能退居次位。从表面上看这像是“无知的管理者”阶段的回归,真正的不同在于,这并不是真正的无知,而是那些“知识”隐藏到幕后。
通过合作获得知识、保持理性的无知是不错的选择。但为什么不去获取完全的知识呢?因为从一无所知到无所不知这一过程的成本太高了,极少有人或公司能够承担得起这一全过程的成本。
企业需要有效地处理创新带给大众的风险,否则将会发现顾客很难信任它们的新产品。只有当顾客消除疑虑、信任企业的产品、享受他们的“无知”时,创新才可能繁荣。
管理智库(1):
三个层次的管理者
管理学者、《管理者的自我管理》作者帕瑞克把管理者分为三个由低到高的层次:首先是“无知的管理者”,第二是“博学的管理者”,第三是不可以运用某个管理工具、应用某个管理理论的“自然而然的管理者”。现在,大部分管理者都停留在第二个层次。
〉〉无知的管理者 在管理未成为一种职业和流行的知识门类之前,大多数管理者仅凭常识与个人观点来管理企业,这时的管理者是所谓“无知的管理者”。现在,无知的管理者越来越少,并且大部分没有学过管理知识的人被提升到管理职位之后通常都会参加一些管理课程。
〉〉博学的管理者 帕瑞克说,随着企业功能与管理程序日益复杂,人们发现光有智力是远远不够的。现在,高效管理必须拥有专业知识技能。通过一系列职业管理培训,你成为“博学的管理者”。然而,管理并未停下复杂化的脚步。你肩负多重角色,承担各种责任,矛盾由此产生。面对如此情况,你常常感到不堪重负。在这个阶段,“博学的管理者”一方面感到成功导向日益增强,另一方面不断倚重对外部因素的依赖。此时,你承受着最大的压力。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在管理企业的同时,也在被它管理。
〉〉自然而然的管理者 但是,只有能突破“博学的管理者”阶段,不再陷在管理理论和工具之中,而是直接地去考虑问题、应对问题,管理者才能摆脱压力。这个阶段的管理者也就是所谓的“自然而然的管理者”。
管理智库(2):
增加型学习vs.削减型学习
到了一定的阶段,管理者会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管理知识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会被实际运用,而真正发挥作用的部分还要更小。因此,帕瑞克认为管理者的学习在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要从传统的“增加型学习”变为“削减型学习”。 帕瑞克说,传统的增加型学习,使你按一定顺序获得信息。一段时间后,这些信息转化为知识。而通过教育及时间,这些知识又进一步发展成为智慧。这一过程就如作画,画家不断地在画布上添加颜料,直至最后,一幅美妙画卷诞生。
到了特定的年龄与人生阶段,仍想持续发展,管理者就必须采取另一种学习方式—削减型学习。这种学习的过程就如同雕塑。一段时间后,你已经累积了相当的知识,形成了各种观点及态度。但事实上,它们中有一些已经过时,甚至阻碍你的前进。这时,就必须像雕塑时一样,将无用的垃圾去除,直至最后,一尊优美雕塑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