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是中国商业全面开放后的第一年,期间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新闻事件不仅反映出了整个行业的竞争态势和深刻变化,更能折射出未来中国商业的走向与趋势。为此,中国商业联合会与本报共同评出——2005年中国商业十大新闻,本报同时推出2005年中国商业十件大事 中国商业在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背景下又走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春秋。这一年,企业之间的合纵联横与政府新的法律政策交织在一起,使得2005年的中国商业显得波澜起伏,也涌现出了许多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的新闻事件。 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面启动,苏果农村办超市受到广大农民欢迎 2月,商务部正式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目标是从2005年起,力争用3年时间,在试点区域培育出约25万家农家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并在农村引进商人、发展商业、发展商品生产,以“三商”来促“三农”。 在各级政府稳步推进“万村千乡”工程的同时,以江苏苏果超市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流通企业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目前,苏果在苏、皖、鲁、豫、鄂、冀6省份建立的近1500家连锁店中,有980多家开办在郊县乡镇,受到了农民的广泛欢迎。 农村一直是中国流通业的一个短腿,“万村千乡”工程可谓是惠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 二、百联入股大商,内资流通企业并购频繁并瞄向外资 以百联入股大商为代表的内资流通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此起彼伏。 2月25日,中国最大的流通企业集团百联集团和大商集团在大连签署了战略合作与联手组建大商国际公司两份合同,实现了中国零售业发展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强强联手,其中百联集团占大商国际注册资本总额的45%,成为最大股东。7月份,双方合作得到政府部门的批准。不过,上述合作方式发生变化,最终百联集团所占股份增加到60%。 与此同时,内资流通企业开始把并购对象瞄向了外资。今年初,北京物美集团正式宣布整体收购日本大荣在天津市的12家超市,开了国内民营零售企业接管外资超市的先河; 12月,北京华联集团接手西友新加坡,成为第一家进军国外的内资百货企业。 并购彰显的不仅是内资流通企业做强做大的决心,也包括其日渐增强的实力。
|